公孙龙子

公孙龙子 作者

[战国 (公元前475年 - 公元前221年)] 公孙龙

公孙龙子 说明

《公孙龙子》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。据《汉书.艺文志》记载,《公孙龙子》原有14篇,后来多数散失。 现存的《公孙龙子》一书只有6篇,保存在明代的《道藏》中,该书流传情况复杂,宋代以后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,认为今本《公孙龙子》是晋朝人根据零碎材料编纂起来的,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先秦《公孙龙子》的本来面目。 该书是研究公孙龙哲学观点和逻辑思想的重要史料。

迹府

公孙龙,六国时辩士也。疾名实之散乱,因资材之所长,为“守白”之论。假物取譬,以“守白”辩,谓白马为非马也。白马为非马者,言白所以名色,言马所以名形也;色非形,形非色也。夫言色则形不当与,言形则色不宜从,今合以为物,非也。如求白马于廐中,无有,而有骊色之马,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。不可以应有白马,则所求之马亡矣;亡则白马竟非马。欲推是辩,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。

龙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。穿曰:“素闻先生高谊,愿为弟子久,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!请去此术,则穿请为弟子。”龙曰:“先生之言悖。龙之所以为名者,乃以白马之论尔!今使龙去之,则无以教焉。且欲师之者,以智与学不如也。今使龙去之,此先教而后师之也;先教而后师之者,悖。

“且白马非马,乃仲尼之所取。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,载亡归之矢,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,而丧其弓。左右请求之。王曰:‘止。楚人遗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乎?’仲尼闻之曰:‘楚王仁义而未遂也。亦曰人亡弓,人得之而已,何必楚?’若此,仲尼异‘楚人’于所谓‘人’。夫是仲尼异‘楚人’于所谓‘人’,而非龙异‘白马’于所谓‘马’,悖。”

“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,欲学而使龙去所教,则虽百龙,固不能当前矣。”孔穿无以应焉。

公孙龙,赵平原君之客也;孔穿,孔子之叶也。穿与龙会。穿谓龙曰:“臣居鲁,侧闻下风,高先生之智,说先生之行,愿受益之日久矣,乃今得见。然所不取先生者,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。请去白马非马之学,穿请为弟子。”

公孙龙曰:“先生之言悖。龙之学,以白马为非马者也。使龙去之,则龙无以教;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,悖。且夫欲学于龙者,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。今教龙去白马非马,是先教而后师之也;先教而后师之,不可。”

“先生之所以教龙者,似齐王之谓尹文也。齐王之谓尹文曰:‘寡人甚好士,以齐国无士,何也?’尹文曰:‘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。’齐王无以应。尹文曰:‘今有人于此,事君则忠,事亲则孝,交友则信,处乡则顺,有此四行,可谓士乎?’齐王曰:‘善!此真吾所谓士也。’尹文曰:‘王得此人,肯以为臣乎?’王曰:‘所愿而不可得也。’”

“是时齐王好勇。于是尹文曰:‘使此人广众大庭之中,见侵侮而终不敢鬬,王将以为臣乎?’王曰:‘讵士也?见侮而不鬬,辱也!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。’尹文曰:‘唯见侮而不鬬,未失其四行也。是人未失其四行, 是未失1其所以为士也。然而王一以为臣,一不以为臣,则向之所谓士者,乃非士乎?’齐王无以应。”

  1. 是未失 : 旧脱。 据《孔丛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补。

“尹文曰:‘今有人君,将理其国,人有非则非之,无非则亦非之;有功则赏之,无功则亦赏之,而怨人之不理也,可乎?’齐王曰:‘不可。’尹文曰:‘臣窃观下吏之理齐,其方若此矣。’王曰:‘寡人理国,信若先生之言,人虽不理,寡人不敢怨也。意未至然与?’

“尹文曰:‘言之敢无说乎?王之令曰:‘杀人者死,伤人者刑。’人有畏王之令者,见侮而终不敢鬬,是全王之令也。而王曰:‘见侮而不鬬者,辱也。’谓之辱,非之也。无非而王非之,故因除其籍,不以为臣也。不以为臣者,罚之也。此无罪而王罚之也。且王辱不敢鬬者,必荣敢鬬者也;荣敢鬬者,是而王是之,必以为臣矣。必以为臣者,赏之也。彼无功而王赏之。王之所赏,吏之所诛也;上之所是,而法之所非也。赏罚是非,相与四谬,虽十黄帝,不能理也。’齐王无以应焉。”

“故龙以子之言有似齐王。子知难白马之非马,不知所以难之说,以此,犹知好士之名,而不知察士之类。”

白马论

“白马非马”,可乎?

曰:可。

曰:何哉?

曰:马者,所以命形也;白者,所以命色也。命色者非命形也。故曰:“白马非马”。

曰:有白马,不可谓无马也。不可谓无马者,非马也?有白马为有马,白之,非马何也?

曰:求马,黄、黑马皆可致;求白马,黄、黑马不可致。使白马乃马也,是所求一也。所求一者,白马1不异马也;所求不异,如黄、黑马有可有不可,何也?可与不可,其相非明。故黄、黑马一也,而可以应有马,而不可以应有白马。是白马之非马,审矣!

  1. 马 : 原作“者”。从《百子全书》本改。

曰:以马之有色为非马,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。天下无马可乎?

曰:马固有色,故有白马。使马无色,有马如已耳,安取白马?故白者非马也。白马者,马与白也;马与白马也,故曰:白马非马也。

曰:马未与白为马,白未与马为白。合马与白,复名白马。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,未可。故曰:白马非马未可。

曰:以“有白马为有马”,谓有白马为有黄马,可乎?

曰:未可。

曰:以有马为异有黄马,是异黄马于马也;异黄马于马,是以黄马为非马。以黄马为非马,而以白马为有马,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,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。

曰:有白马,不可谓无马者,离白之谓也。不1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。故所以为有马者,独以马为有马耳,非有白马为有马。故其为有马也,不可以谓马马也。

  1. 不 : 或作“是”。《百子全书》本“不”作“是”。

曰:白者不定所白,忘之而可也。白马者,言白定所白也。定所白者,非白也。马者,无去取于色,故黄、黑皆所以应。白马者,有去取于色,黄、黑马皆所以色去,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。无去者非有去也;故曰:“白马非马”。

指物论

物莫非指,而指非指。

天下无指,物无可以谓物。非指者天下,而物可谓指乎?

指也者,天下之所无也;物也者,天下之所有也。以天下之所有,为天下之所无,未可。

天下无指,而物不可谓指也。不可谓指者,非指也?非指者,物莫非指也。

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,非有非指也。非有非指者,物莫非指也。物莫非指者,而指非指也。

天下无指者,生于物之各有名,不为指也。不为指而谓之指,是兼不为指。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,未可。

且指者天下之所兼。天下无指者,物不可谓无指也;不可谓无指者。非有非指也;非有非指者,物莫非指、指非非指也,指与物非指也。

使天下无物指,谁径谓非指?天下无物,谁径谓指?天下有指无物指,谁径谓非指、径谓无物非指?

且夫指固自为非指,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

通变论

曰:“二有一乎?”

曰:“二无一。”

曰:“二有右乎?”

曰:“二无右。”

曰:“二有左乎?”

曰:“二无左。”

曰:“右可谓二乎?”

曰:“不可。”

曰:“左可谓二乎?”

曰:“不可。”

曰:“左与右可谓二乎?”

曰:“可。”

曰:“谓变非不变,可乎?”

曰:“可。”

曰:“右有与,可谓变乎?”

曰:“可。”

曰:“变只?”

曰:“右”

曰:“右苟变,安可谓右?苟不变,安可谓变?”

曰:“二苟无左又无右,二者左与右奈何?羊合牛非马,牛合羊非鸡。”

曰:“何哉?”

曰:“羊与牛唯异,羊有齿,牛无齿。而羊牛之非羊也,之非牛也,未可。是不俱有,而或类焉。”

“羊有角、牛有角。牛之而羊也;羊之而牛也,未可。是俱有,而类之不同也。”

“羊牛有角,马无角;马有尾,羊牛无尾。故曰:羊合牛非马也。非马者,无马也。无马者,羊不二,牛不二,而羊牛二。是而羊,而牛,非马,可也。”

“若举而以是;犹类之不同。若左右犹是举。”

“牛羊有毛,鸡有羽。谓鸡足,一。数足,二。二而一,故三。谓牛羊足,一。数足,四。四而一,故五。牛、羊足五,鸡足三。故曰:牛合羊非鸡。非有以非鸡也。

“与马以鸡,宁马。材,不材,其无以类审矣。举是乱名,是谓狂举。”

曰:“他辩。”

曰:“青以白非黄,白以青非碧。”

曰:“何哉?”

曰:“青白不相与而相与,反对也。不相邻而相邻,不害其方也。不害其方者,反而对。各当其所,若左右不骊。”

“故一于青不可,一于白不可。恶乎其有黄矣哉?黄其正矣,是正举也。其有君臣之于国焉,故强寿矣。”

“而且青骊乎白,而白不胜也。白足之胜矣,而不胜,是木贼金也。木贼金者碧,碧则非正举矣。”

“青白不相与而相与,不相胜,则两明也。争而明,其色碧也。”

“与其碧,宁黄。黄,其马也。其与类乎,碧其鸡也,其与暴乎。”

“暴则君臣争而两明也。两明者,昏不明,非正举也。”

“非正举者,名实无当,骊色章焉,故曰:两明也。两明而道丧,其无有以正焉。”

坚白论

“坚、白、石、三,可乎?”

曰:“不可。”

曰:“二可乎?”

曰:“可。”

曰:“何哉?”

曰:“无坚得白,其举也二;无白得坚,其举也二。”

曰:“得其所白,不可谓无白。得其所坚,不可谓无坚。而之石也,之于然也,非三也?”

曰:“视不得其所坚,而得其所白者,无坚也。拊不得其所白,而得其所坚。得其坚也,无白也。”

曰:“天下无白,不可以视石。天下无坚,不可以谓石。坚白石不相外,藏三,可乎?”

曰:“有自藏也,非藏而藏也。”

曰:“其白也,其坚也,而石必得以相盛盈,其自藏奈何?”

曰:“得其白,得其坚,见与不见离。不见离,一一不相盈,故离。离也者,藏也。”

曰:“石之白,石之坚,见与不见,二与三,若广修而相盈也,其非举乎。”

曰:“物白焉,不定其所白。物坚焉,不定其所坚。不定者兼,恶乎其石也?”

曰:“循石,非彼无石,非石无所取乎白。石不相离者固乎。然其无已。”

曰:“于石一也,坚白二也,而在于石。故有知焉;有不知焉;有见焉,有不见焉。故知与不知相与离,见与不见相与藏。藏故,孰谓之不离?”

曰:“目不能坚,手不能白。不可谓无坚,不可谓无白。其异任也,其无以代也。坚白域于石,恶乎离?”

曰:“坚未与石为坚,而物兼。未与物为兼,而坚必坚;其不坚石、物而坚。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。”

“白固不能自白,恶能白石物乎?若白者必白,则不白物而白焉,黄黑与之然。”

“石其无有,恶取坚白石乎?故离也。离也者,因是。”

“力与知,果不若因是。且犹白以 目见,1目以火见,而火不见。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。神不见,而见离。”

  1. 目见, : 旧脱。

“坚以手,而手以捶,是捶与手知而不知。而神与不知。神乎,是之谓离焉。”

“离也者天下,故独而正。”

名实论

天地与其所产焉,物也。

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,实也。

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,位也。

出其所位,非位。位其所位焉,正也。

以其所正,正其所不正,疑其所正。

其正者,正其所实也。正其所实者,正其名也。

其名正,则唯乎其彼此焉。

谓彼而彼不唯乎彼,则彼谓不行;谓此而此不唯乎此,则此谓不行。

其以当,不当也;不当而当,乱也。

故彼彼当乎彼,则唯乎彼,其谓行彼;此此当乎此,则唯乎此,其谓行此。

其以当而当也,以当而当,正也。

故彼彼止于彼,此此止于此,可;彼此而彼且此,此彼而此且彼,不可。

夫名,实谓也。知此之非此也,知此之不在此也,则不谓也。知彼之非彼也,知彼之不在彼也,则不谓也。

至矣哉!古之明王。审其名实,甚其所谓。至矣哉!古之明王。

Did you like it? Help us spread the word!